因为曾在洛阳打过几年工,倒是完全对于长安三万里这片子挪用史实不尊重洛阳文化导致的骂声非常理解,毕竟现实中这两省的争论就是由来已久并且关乎许多深层次利益了,所以火了之后从“故事片”被标榜成“叙事片”然后被骂是很正常的。
今天不是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只是我在知乎豆瓣看了一些斗大的批评文章之后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片子,这片子本身是有很多美式动画风格在里面,但是剧本中没有西化中文,这点而言非常难得,所以也非常新奇。
不过动画电影做了三个小时也是有够新奇的。
于是就先叠甲,剧本和美术这些东西很看受众,或者说看消费者喜好,就这部片子而言你说它是“李白在大唐当赘婿的乱编”可能也没什么错。
在看了各种批评或者夸赞这部片子的文章之后,我发现所有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从历史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以及各种角度大书特书,但是唯独不在乎鉴赏,或者说是从美学的角度去评价作品。这在我看来很有意思,而且有些要不得。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读过朱光潜的《谈美》或者《悲剧心理学》,他老人家讲“风行水上,自然成纹”,长安三万里这部动画片是我最近几年看过为数不多能有这个意境的片子之一。
我喜欢这部片的原因在于我认为它剧作其实还是挺优秀的,这部片子通过高适李白两个人物一体两面讲了一个悲剧故事,很好的把握了观众离悲剧有一定距离,又留下了让观众沉浸到悲剧当中去的空间。
而沉浸到悲剧当中这件事就需要有那么一丁点所谓的艺术素养了。用现实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去评价一个故事的逻辑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说啊,剧中的人物照进历史,即便是在一个时间也不会在一个空间的;剧中的叙述李白奔放高适务实,都是精心修饰装裱过的;剧中的大是大非,是属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
审美之所以是审美,首先应该是有距离的。
为了一个故事去做很多切实的考虑,很多人都这么做了,这是我认为要不得的地方。把一个悲剧故事当成是切身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没什么意思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不叫悲剧,那叫灾难。
就算你不理解悲剧的意义,那么考公是唯一正道、做题家是一个阶级而不是一种标签、文艺创作是服务于主旋律的工具,这不是悲剧吗。
看不懂这剧本的蠢蛋不少,认为自己看懂这剧本的蠢蛋也不少,而真的看懂这剧本的蠢蛋还是不少,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呢。
想想呗。
当然,也有可能是被收购的第一步。
依然是先说结论,这波利好的不见得只是B站没事就拿出来吹嘘一下的“高质量的长视频”,也有可能是AI配音的“这个女人叫小美”、一套素材翻来覆去拼接组合的“搞笑视频集锦”、各种“百万录音室”的放歌视频、各种“粉丝向”的相声小品演唱会采访综艺选段切片、各种主播的直播切片、各种主打陪伴的AMSR类型视频、以及一句话翻来覆去讲的伪科普的营销号。
这项改动总体来说是好事,至于这种改动会不会彻底改变到B站的推荐算法仍有待观察。
我认为B站算是给自己的短视频战略找了个台阶下,但是此举对于B站的商业化的潜在影响巨大,回头又改回去了也说不定。
作为一个营业能力过差被迫退休的主播,在退休之前,刚好经历过各大直播平台把用来影响用户点击行为的数据从“观看人数”改成了“热度”这件事。我认为B站展示播放量改为展示播放时长这件事逻辑上类似,对于用户来说,除了一些概念上的过渡,最终并不会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
这些影响更多的会体现在UP主的内容模式改变,以及B站屡败屡战了好几回的商业化之路上,对于这两方面来说,可能都算是一件好事。
对于UP主来说,尤其是垂类UP主来说,可谓是重大利好,经过此次改动,也许今后各位不需要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出圈”就能与其他视频类目同台竞技了,只需要专注于自己垂类的受众,风景自己会来。
对于B站商业化而言,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吧,既然传统赛道卷不过其他平台,那就开一条新的。只是B站最终能不能说服各行各业的广告主接受这项改动,就得看B站的行业地位到底如何了,就现状而言我不太认为B站有教育甲方的能力。
除此之外,根据我个人的一些观察,这年头所谓长视频十分钟最多十五分钟左右基本也就到头了,因为再长一点很多用户的集中力就撑不住了,很有可能导致一些路人用户退出B站,虽然十几分钟对于一些B站的深度用户来说仍然属于“短视频”范畴。
但是总体来说是好事,B站终于想起了自己的基本盘是小众领域和亚文化,但是考虑到这个基本盘很难养得起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叔叔的初心是不是真的找回来了其实也待定。
最近因为闪存厂商库存爆炸导致固态硬盘的价格异常便宜,于是,没有大量数据存储需求的朋友冲就是了,今年618期间的价格基本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一两年内最低了,感谢长江消防。
但是拿固态硬盘当作仓库显然是富哥行为,所以本贴只会讲机械硬盘。
都3202年了,机械硬盘购买建议4T起步,不管你用不用得着。
存储需求更多的朋友建议直接去企业级,8T以上性价比更高,而且相对来说企业盘更皮实一些。
不过个人建议是4T多买几块,4T容量来说就算火葬场损失也不会特别大。
家用级推荐的型号:
希捷酷鹰4T,国行版(ST4000VX016)应该是带一次免费数据恢复,OEM版(ST4000VX015)不带数据恢复但是便宜五六十。(OEM版酷鹰会CMR和SMR混发,记得问好店家。)
西数紫盘4T,紫盘去年换了个新型号WD43PURZ,西数建议且只建议买这个,红盘无论任何型号目前已经完全是智商税了。
企业级推荐的型号:
西数企业级HC320/HC550,这个就是原来的日立8T/16T空气盘,很吵,但是方案久经考验,故障率低,比较建议。
希捷企业级7E10,银河系列经典型号,但是贵。
另外,希捷4T以上的盘直接买企业级,酷鹰8T就算做活动也属于上当级别的贵。
另外的另外,希捷的企业级硬盘比日立安静一些,但是企业级的盘不管什么牌子都安静不到哪儿去,电脑放卧室的朋友注意一下。
因为最近美元汇率又涨了,于是机械硬盘的价格其实是比之前涨了一点,不过机械硬盘作为互联网与计算机系统中历史最悠久的基础硬件,它的存在是广泛的,技术也不是被垄断的,因此它的价格是被市场需求锚定的,并不会像显卡之类的富哥玩具被奸商吹捧成离谱的价格并且通过限制产能来长期保持,也不会因为固态硬盘价格跳水而一起跳水,所以购买机械硬盘不是很必要关注价格活动,主要看自己需求。
落魄了,家人们。()
写了一个WordPress的爱发电插件,使用爱发电官方API。
虽然博客的主题还没出,但是DLC已经出了。
总之,
欢迎支持:->爱发电页面
实现方式:->简单查询爱发电的订单和赞助者信息
支持验证订单信息和显示赞助者信息卡片。
由于插件用到了一些主题的内置功能,所以需要和主题配合使用,随后会单独写一个独立版。
BD网盘在过去一直都在试图修改自己的文件验证方式,但是实际上从最早的标准码到后来的游侠码到再后来的新版标准码(长链格式),验证方式都是MD5,区别是自4月开始,文件上传除了会验证MD5和文件大小,新增了鉴权,还会强制验证文件头256KB切片的MD5。(之前也会验证,但是不会强制)
总的来说,生成一个文件识别码是很容易的,生成毕竟作为一个运行了快十年的服务,存储了无法计数的文件,基本上也不太可能彻底迁移它的底层算法。
会有问题的地方反而是如何让别人保存,毕竟如果想通过模拟上传的方式把文件保存在别人的账号上,首先你得获得别人的登录信息。一般来说开发者都会通过bdusstoken来验证,但是最近似乎bduss已经无法单独验证了(403),于是,前几天在研究一个五六年前的BD音乐第三方客户端的时候发现,BD的wap登录接口至今还是能用的。
于是乎,方案上可行,但是理论上不行。不行的地方在于,想实现这玩意必须得要求用户登录,但是这玩意必不可能申请到第三方登录。
一方面,百度这wap登录这个接口它是明文提交的,让用户把自己的账号密码提交到例如我这种个人维护的小服务器上本身就不安全,另一方面,无论是计算MD5和获取其他必要信息,按我的前端水平来说,确实不太现实……
而这就属于是一个敏感话题了,虽然bduss这个token能做的事情非常多,除了查看你的文件,最多也就是偷偷摸摸记录svip用户cookie然后卖给别人用(目前全部的满速下载脚本都是这么干的,例如最近某其中一个复活版PanDown)。
但是直接获取了账号能干的事情就更多了,直接能连手机号都给你换喽……
对于开发者来说,向别人证明自己做坏事就得公开源码,但是你无法保证源码不会被人拿去做坏事,但是不公开源码就无法证明自己没干坏事。
这件事从本身来说就是无解的。何况这玩意如果真想划拉你,高低也能划拉一个入侵计算机……
EMMMMM……
今天玩着王国之泪顺便背景音乐听了一下5月17日的守望先锋开发组访谈。
然后知道了守望先锋2的PVE模式被取消,只有剧情模式。再然后去推特之类的地方看了看,才知道山口山新PVP也取消了。
于是突然感觉丁老板不亏是中文互联网的传奇人物之一,这眼光果然独到,在大家都认为暴雪看上去走出难关一切向好时候直接来了个光速切割,谁能想到仅仅几个月后暴雪就连最后一点玩家信任都借不到了。
对于我而言,可能也是对于大部分守望先锋玩家而言,守望先锋的PVE可谓是从2019年的blizzacon期待到了今天,是那一年的嘉年华宣布出来的守望先锋PVE模式终于能让玩家从门缝里一睹传说中的《泰坦》世界,是这种期待才让我守着一个没有更新的守望先锋过了两年,结果现在你告诉我准备就搓出来几个行动档案就想交差。
且不说目前现存的那几个行动档案质量也就那么回事吧,且不说我足足打了五年的弗兰斯狂鼠博士吧。就暴雪每次更新这么屁点活动和剧情,还每年一模一样改都不改掏出来一用好几年。我寻思他妈的我们暴雪玩家素质是不是有点太高了啊?这要搁国内随便一个手游敢这么玩直接都能给你冲烂了。
就怎么说呢,暴雪不愧是你,符合预期,分毫不差。直接尊重+祝福了。
沉痛悼念暴雪娱乐,并在此给动视暴雪CEO鲍比·科蒂克赛博上香,祝他身体健康。
虽然我作为正版任地狱受害者并不是很介意被骑脸,但是昨天因为看戏站的过于靠前,所以被一堆人挂起来婊了,就多少有点没想到。
事发地点前因后果就不提了罢,只是很好奇他们其中一些极其热衷于四处开团的意见领袖,心理动机到底是什么样的。
虽然薅大公司羊毛之类的事情我也干多了,但是我倒是从来没想过,不去把自己薅来的羊毛赶紧利用掉,而是赶紧去其他花了钱的用户那边显摆。
我比较认同装逼确实是刚性需求,只是作为目的而言,方式不重要吗。还是说,那些平台反馈回来的林林总总的数据真的就是装逼这一需求的究极满足方案?
与这些自爆卡车相比,甚至其中混杂的一些卖整合包的和短视频蹭流量的都显得正常许多。
至于更后面的大批的盗版拥趸,不管是真坏还是真蠢,倒是没什么好奇怪的。
仔细想想,我当年还在玩山口山的时候,就在贴吧说了一句“熊猫人这种美国改良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可吹的”就被冲了足足一个星期,和昨天这点破事相比也许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也许人的思维确实是难以改观的,我可能已经无师自通了怎么摸到某些人的G点了吧。